English

供职清廷的欧洲画家郎世宁

1999-10-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在中国美术史的清代部分,经常会提到一位名叫郎世宁的画家,光从这三个汉字来看,谁也不会想到他竟然不是中国人。而这个郎世宁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欧洲人,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供职于清朝宫廷。他的生平和艺术,不但引起了中外美术史家们的关注,而且也引起了小说家们的兴趣,前几年有一位中国作家撰写了一本叫做《宫廷画师》的小说,最近又有一位华裔外籍作家写了一本名为《郎世宁》的小说,都是以郎世宁的生平为题材创作的。中国美术史上画家成百上千,而能成为小说主人公的却寥寥无几,犹如凤毛麟角,这不能不说与郎世宁的特殊经历有关。但是这位画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既不被中国绘画史收录,也不为欧洲的艺术史所重视,几乎游离于艺术史之外。近年对于清朝宫廷绘画作品的发掘和利用清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资料所做的研究,使郎世宁在艺术史上得到了新的定位。

郎世宁于公元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7月19日出生在意大利的米兰,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GiuseppeCastiglione),青年时期受到过系统良好的绘画训练,后来加入了欧洲基督教下属的宗教组织耶稣会,并于公元1714(清·康熙五十三年)年以传教士的身份离开欧洲来到东方,经过一年的海上颠簸,于次年抵达澳门(此时已为葡萄牙占据),起郎世宁作为汉名,继而北上京师,随即于康熙末期进入宫廷供职,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中国宫廷艺术家的生涯。公元1766年7月16日(清·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郎世宁在北京病逝,终年七十八岁。乾隆皇帝特地下达谕旨,追赐郎世宁侍郎衔,并赏银三百两为其料理后事。郎世宁的遗体被安葬在北京阜成门外的外国传教士墓地内。郎世宁在清官廷内为皇帝画了很多作品,据专门收录清宫藏画的《石渠宝笈》(初编、二编、三编)一书记载,共有五十六件之多,其中尚不包括画上未署名的作品。前两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郎世宁画集》搜罗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其他博物馆收藏的郎氏作品八十余幅,这并不是他的全部作品。郎世宁的作品题材广泛,既有表现当时重大事件的历史画,还有众多的皇帝和后妃的肖像画,以及走兽、花鸟画作品。根据清内务府造办处档案的记载,郎世宁在宫中曾经向中国的宫廷画家传授欧洲的绘画技法,其中包括油画技法,把这一欧洲的艺术门类介绍到中国。郎世宁的中国学生知道姓名的就有十余人之多。

郎世宁所作的人物肖像画,在造型上都相当严谨,注重解剖结构和立体感的表达,但是在光线的运用上则与欧洲画法有所区别。欧洲画家喜欢表现人物脸部在特定的光线照射下分明的凹凸感,而传统的中国“写真”技艺,则要求被画者是不受光线变化常态下的相貌。从以上的清宫的肖像上可以看到,欧洲画家来到中国后,为适应中国观者的欣赏习惯,而在画风上作的微妙调整。

郎世宁在雍正年间,还将欧洲的焦点透视画法传播到中国,协助中国学者年希尧完成了叙述这一画法的著作《视学》,成为中国首部介绍这方面知识的图书;乾隆年间他参与了圆明园内西洋楼的设计营造工作,海宴堂前铜铸的十二生肖动物头像,也应有他的功劳,为此郎世宁一度担任了奉宸苑卿(正三品)的官职。

由于郎世宁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中国度过的,担任了中国的官职,死后还葬在了中国,其作品又与清朝盛世的历史密切相关,并且也大都留存在中国,所以他的整个艺术活动已经成为中国美术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此也确立了郎世宁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不仅如此,他同时又成为那个时代东西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使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